当代人读书的意义
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,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,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。
读书的意义是保持一种思考,反省,批判,上下求索的姿态和能力。
知书,知耻,知足。知书识礼其实是中国人的说法,知书才能识礼。
如果过了若干年,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读书,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时候,你就必须知道,你已经堕落了。
不是说书本本身特了不起,而是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于这个现世和现实,你还有追求,还在奋斗,你还有不满,你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性,另一种生活方式。
说到底,读书是一种精神生活。
专业性的读书和一般性的读书不太一样。
专业性的读书,你在大学期间为了硕士、博士,必须要读的;
但养成一种生活方式的读书,可以持之以恒,而且可以跨越专业分别,成为你的精神生活。
今天的中国人越来越看重实际利益,越来越看重物质需求,越来越看重欲望,但是越来越少的精神生活。
精神生活看起来很虚很虚,找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姿态,那就是读书。
你已经走出学院了,十年二十年了,你还在读书,那说明你还有某种精神生活的需求。
过去是书到用时方恨少,现在是书到用时方恨多。
只说今天苦读没有意义,一味提倡苦读可能会误人子弟,因为你读不过来。
所以选择的功能在今天的意义尤为凸显。
现在的读书人比以前来说,选择的眼界和自我的阅读的定力、还有批判的眼光,会更加需要。
读书最关键的功能并非求知,而是自我修养。
我们以前推崇苏东坡的诗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,读书多了,平常人说的书卷气就出来了。
今天我说的是阅读和修养两者不再同步之后,读书对人格,心灵,气质,外在形象的塑造都被切断了,这是很严重的问题。
检索能力是很容易学会的。
全世界的图书都在一个“云”里,将来稀缺的是独立思考、批判精神,不依附于前人、古人,不盲从于社会,时髦不能动。
在中文系来说,再加一条:表达能力。
相对于人文学来说,表达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。
人文学科不是一个实验的学术,它天生的就有要表达和说服别人的能力的要求。
能不能找到好的题目,形成完整的思路,很有说服力的表达出来,这对人文学者来说十分要紧。
本文出自品牌营销,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。
本文永久链接: http://www.pinpaiyingxiao.org/545.html
2条评论
图中小孩的书破了?说到底,读书是一种精神生活。
读天下书,行天下路,知天下事,行天下道!